简述北京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!

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,经内城正阳门、中华门 、天安门 、端门、午门、太和门 ,穿过太和殿 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、乾清宫 、坤宁宫、神武门 ,越过万岁山万春亭,寿皇殿、鼓楼,直抵钟楼的中心点。

1 、永定门

永定门 ,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,位于北京中轴线上,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 ,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,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。

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,寓“永远安定”之意 。城楼形制一如内城 ,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,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,面阔五间 ,通宽24米;进深三间,通进深10.50米;楼连台通高26米。

永定门瓮城城墙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拆除,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 ,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拆毁。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 ,其中瓮城和箭楼尚未修建,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。?

2、正阳门

正阳门,俗称前门、前门楼子 、大前门 ,原名丽正门,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。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,毛主席纪念堂南边。

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(1419年) ,是老北京“京师九门 ”之一 。它集正阳门城楼、箭楼与瓮城为一体,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。?

据地方志上记载:当时的城楼、箭楼规模宏丽,形制高大;瓮城气势雄浑 ,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,现仅存城楼和箭楼,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。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。

3 、中华门

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 ,原明代称大明门,清代称大清门,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 ,在北京中轴线上 ,原址在正阳门北侧,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 、毛主席纪念堂一带。

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,平常日子不得开启。1976年 ,在原址修建了毛泽东纪念堂 。中华门与正阳门、天安门不同,不是城楼,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。

4、天安门

天安门 ,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、故宫的南端,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、毛主席纪念堂、人民大会堂 、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,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,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。

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,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最初名“承天门 ” ,寓“承天启运、受命于天”之意 。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。

清朝顺治八年(1651年)更名为天安门。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,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,总高34.7米。天安门城楼长66米、宽37米 。

城台下有券门五阙 ,中间的券门最大 ,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,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。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,两边分别是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”和“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”的大幅标语。?

民国十四年(1925年)十月十日 ,故宫博物院成立,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 。1949年10月1日,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,由此被设计入国徽,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。1961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

5 、端门

端门(Duan men)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 ,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,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,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。

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。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 ,城楼下的御道两侧,仪仗种类纷呈,数量庞大 ,队伍宏伟 ,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(明代称承天门),长达两华里。

百度百科——北京中轴线

本文来自作者[麟艺]投稿,不代表爱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p.imayo.cn/iyo/83.html

(5)
麟艺的头像麟艺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麟艺的头像
    麟艺 2025年08月24日

    我是爱玛号的签约作者“麟艺”

  • 麟艺
    麟艺 2025年08月24日

    本文概览: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,经内城正阳门、中华门、天安门、端门、午门、太和门,穿过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、乾清宫、坤宁宫、神武门,越过万岁山万春亭,寿皇殿、鼓楼,直抵钟楼的中心点...

  • 麟艺
    用户082405 2025年08月24日

    文章不错《简述北京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!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爱玛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